朝聖了昨天上映(2017.07.20.)的Dunkirk敦克爾克大行動。在今天以前,它對我來說還只是部預告片重複撥了幾百遍、相關新聞關注不停、心裡朝思暮想一定要衝一場的電影。現在看完它了,感受有點複雜,就是燃起我翻歷史課本(然後發現裡面對敦克爾克大撤退的描述有夠少)還有Google這歷史事件的動力,一邊翻閱的同時還有轟炸機飛過頭頂的幻聽,總覺得自己好像每次一瘋魔就會徹底著迷,但是能被諾蘭改造成一個二戰迷大概也是我的榮幸吧哈哈哈。

 

 

       從開始的幾分鐘就發現它的對白不多,看完全片之後,裡面真的沒有什麼太富有文學性或是特別激勵人心的台詞,頂多就是引用Churchill的著名演講稿。但是沒有什麼對白不代表沉默,片中大量的背景音完整體現了真實戰場會有的一切聲響----戰鬥機掠過頭頂的聲音、砲彈落下來的巨響、子彈射穿鋼板的聲音,還有非常急促的秒針運轉聲,以上豐富的背景音真的有把我拉進緊張的狀態跟情緒。

 

 

       覺得最別出心裁的是三種角度的時間穿插,製造出零碎的時間線,雖然這樣的作法很會讓人出戲,而且不容易讓觀者建立延續的情感,但這麼做的原因也許就是要讓我們著重在這個歷史事件與當時人們的最為與反應。看完後回想起這部片,我壓根兒不記得每一種角度在演到什麼時候的時候被切換,在腦海裡好像很自動地幫不同角度的戲串連起來,所以得到了該時段所發生的完整事件。但是這就是戰爭與歷史發生的當下,每一刻都是多線進行的,沒有哪個故事特別唯一。日後的整理,也好比是今日的學者回顧當年的事件一樣,慢慢把他們拆解歸類,每個事件看似獨立,卻深深影響著彼此,就像沒有Tom Hardy駕駛的戰機擊落敵方,海灘上的士兵與指揮官就難逃一死。

 

(電影中受徵召的民間船隻)

 

       在敦克爾克的防波堤,時間為一週;民間父子的月石號上,時間是一天;噴火戰鬥機的飛官,要和90加侖的燃油相伴一小時。從這些不同角度場景的交疊來看,認真感到很驚奇,這些相差甚多的時間單位,竟然都被導演拉成一樣長,也就是這部片的106分鐘。後來查資料(其實就是非常瘋魔的菇狗這段歷史),也覺得這樣的時間安排十分合理:「敦克爾克大撤退」在1940年是為期約9天的軍事行動;開船橫越英吉利海峽所需的時間,就諾蘭導演的親身經驗,需要19小時;而開著戰鬥機在空中追擊敵軍,在這種極耗油的情況下,需要多久油就會被耗罄?一小時吧。

       在這些時段裡,呈現人們對危及生命的事的各種反應。「大撤退」這個說法不過是首相下達的一個指令,對於在沙灘上苦苦等待的士兵們來說,那是一趟充滿變數的回家路,不會知道好不容易上了一艘船後是否就能安然無恙地回家,返家的路就是不斷被轟炸,不斷翻船棄船,當我看到大老遠駛來救人的戰艦一次次被炸毀沉默時,看著漂浮在海面上的黑壓壓一片汽油時,總會覺得這艘船好似倒臥在血泊,<敦克爾克大行動>中,絲毫沒有兩軍交火或是鮮血四濺的戰爭場景,我想攲倒在海上的船隻隱喻了戰爭的血腥面吧。

 

 

       而且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根本就不會知道那些角色叫什麼名字(除了空軍的對講機對話和民間船隻父子),人與人之間不過視同扛一架擔架的關係、一起躲在一條廢棄商船裡的關係、被漁船同救上來的關係,危急的時候誰是誰根本就不重要,就連電影中有人不幸喪生我們也不會多花幾分鐘的情緒去悼念,砲彈炸下來不會管誰是誰,同一堵圍牆有人翻過去也有人被擊中,在戰爭中,誰能存活不過是隨機,烽火連天,人命易碎啊。<敦克爾克大行動>裡的角色可以說是塑造地非常不鮮明,每個人都只有一個目標,一兵一卒只代表人性的一小角,像是偽裝英國人的法國士兵Gibson,他純粹只想在這場戰爭中活命;在廢棄商船揪出他的Alex(Harry Styles飾演),這麼做的原因也只是為了想讓船浮起來,好讓自己能活下來。諾蘭的<Dunkirk>沒有什麼偉人或英雄,就連邱吉爾的名字也只是輕輕帶過,因為這場行動能完成並超出預期的結果是由這些無名的凡人努力、犧牲而換來,戰爭抖出了人性的自私陰暗,卻也激發出溫暖,像是很沉默的法國士兵Gibson,當戰艦被魚雷襲擊時,是他打開了艙門讓困在裏頭的士兵逃出;卻在廢棄的商船上被自己救的Alex質疑,威脅要他探頭下船,但是在最後成了離不開商船的人。

   

       當中最最喜歡也最得我心的就是Tom Hardy飾演的空軍,他這一小時的任務就是盤旋在英吉利海峽上空護衛撤退中的聯軍。因為油表壞掉,只能依靠隊友柯林每隔幾分鐘就報告一次的剩餘量來估算自己能撐多久,然後不斷追擊、不斷開火、不斷擊落擊落擊落,特別喜歡他最後燃油沒了的時候,乘著變為無聲的噴火戰鬥機掠過敦克爾克的海岸,伴著底下如雷的歡聲(底下士兵剛因為哈迪兄擊落敵軍而保命)逐漸下降,最後停在清空的海岸,下了飛機,雖然他和數以萬計的軍事設備被留下來了,但是他的任務完成了,卻也犧牲了。(哭哭哭哭)

(Tom Hardy戴面罩分解動作...)

 

About History

       裡面有句台詞是回家查了資料後才懂的,軍官說道:

       「既然空軍能將我們一網打盡,他們幹嘛浪費貴重的坦克。」說的其實就是希特勒下令停止進攻這件事,這是希特勒當年最受爭議與質疑的一項決定,不僅促成了敦克爾克大撤退,甚至是兩造局勢翻轉的關鍵之一。這當中有很多說法和臆測,其中一個就是希特勒的愛將,也是空軍總司令的戈林,向希特勒建議改用空軍殲滅敦克爾克海灘上的聯軍,結果沒成功,枉費了裝甲部隊包圍英法聯軍的優勢。

 

  

       認真覺得片商翻譯成「大行動」而不是歷史上的大撤退,一定是因為撤退這個詞聽起來有夠落魄吧!但是它真的是一個撤退行動,一個快被打到全軍覆沒而不得已的撤退行動。我還記得講到二戰的那堂歷史課,老師總說:因為有了「敦克爾克大撤退」盟軍才得以保存戰力,因此才有後來的諾曼地大空降。雖然英法聯軍保存了兵力,卻遺留了大量的武器在敦克爾克海岸。」

       我想,二戰題材的電影是絕對拍不完的,那是距離現在最大規模的戰爭了,而戰爭能訴說的故事是絕對講不完的,但是看完了電影,找了些資訊,絕大部分都是以戰勝國的角度為出發,訴說「敦克爾克大撤退」是多麼的奇蹟,得以保全那麼多人的性命,確實啊能在戰爭中避免更重大的傷亡是好的,可是歷史不該只有一種角度,不過這次的<Dunkirk>有跳脫單一方向的詮釋角度,而更聚焦在凡人面對戰爭和返家的決心。

       期待往後被創作出來的作品還有更多元的觀點吧!

(Hardy表示.......?)

arrow
arrow

    Hzann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